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
在家自學需要課表嗎?
諼諼年紀還小,我們的在家自學的節奏步調,學習的內容和方式,完全由他自己決定,我本來有排課表,甚至設計一年的學程,想做到讓每個科目都能夠均衡發展,但是孩子每天想做的事情太多了,媽媽根本沒有時間實踐自己的時刻表。
我們來澳之後的這兩個月中,我觀察到,他每日讀書量非常地穩定,完全能夠自動自發,不用父母督促不用催,每天自己選擇自己愛讀書來學習,而且也會要求媽媽幫他借點他目前有興趣的書給他看,比如,我們最近去的博物館,裏面除了展示讓人震撼的恐龍之外,他也看到了澳洲國寶:袋鼠和無尾熊,讓他印象深刻,於是這幾天就要求我要借些袋鼠和無尾熊的書給他讀。
此外,最近他開始畫畫和寫字,我很高興他把畫畫當成一種樂趣來畫,我就不用擔憂,孩子成日只泡在書裏面,其他的事情一概沒有興趣,讀書和遊戲要均衡,不能光只做一件事。我想,畫畫實現了他目前所見所聞,所感興趣的事物,他大概是透過畫作把「讀後心得」畫出來吧,畫其實就是他的語言文字,他還不會寫作,於是用圖畫來表達他對自己所讀的書的想法。我看他很喜歡畫,於是多買些作畫的材料,讓他自己畫,也從來沒規定他要畫多少,要畫什麼,既然是心得,就是要有「得」才能畫得出來呀!
最重要的是,我看到他已經能夠自主學習了,根本不需要媽媽教媽媽催媽媽施加壓力,於是我改變我原本的計劃,放棄課表式的學習方式,完全以孩子的樂趣為主,不給他任何壓力,不給他任何進度,連什麼時候熄燈都由他自己決定,愛做什麼就做什麼,愛讀到多晚就多晚,把讀書學習當成是一種愛好來做,沉浸其中,樂此不疲。我也不怕他只顧玩不讀書,反而擔心他只顧讀書,荒廢了遊戲。
他每天花在閱讀的時間非常多,畫畫的時間則次之,每天總是有一兩次找我或是他爸爸一起討論正在閱讀的書,我們討論的方式,大多根據他所提出的問題來進行,在討論的過程中,我會發現他會有所遺漏,記憶不全,甚至理解錯誤,但我並不忙著糾正孩子,儘量以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去引導他去做正確的思考,不要求記憶,不要求正確答案,需要機械性記憶的課題,比如聖經故事和歷史故事,就多借幾本同樣主題的書,多讀多看幾次,孩子就能夠牢記了。但每天讀書,同樣的字多看幾次,不一定拼寫就會正確,閱讀和寫字是不同的,目前他才剛剛開始寫想寫的字,錯誤很多,我們也不糾正,就以他能寫的程度讓他自己發揮,拼錯也沒關係,最重要的是,我們要維持目前這種想要書寫文字的念頭,若大人施加壓力力了,老是糾正孩子錯誤的拼法,孩子會對自己沒信心,就不想寫了,得到的反而是反效果。
在學習不破壞自主自學,自動自發,自由自在的三個原則之下,我的確想給他一個額外的「功課」,就是學認漢字,學寫漢字,我的方法就是前幾天介紹過的「繪本識字法」。教認字時,順帶讓他背誦點詩詞,和聖經精句。我知道,目前孩子沒有辦法自動自發地學習漢字,唯有的方法就是,讓漢字的學習規律化,比如每天起床後和就寢前,在我們親子共讀時,加入一點識字時間,每次學習完了之後,我會發貼紙作為獎賞,讓孩子集點得大獎。我也知道,獎勵式的學習動機不是最理想的學習動機,最佳的學習動機就是像他目前的狀態,想畫畫就畫畫,想讀書就讀書,完全是自發的,沒有獎勵自己也會去做也願意去做。但目前看來,沒有利誘,他完全不會自動自發地想學漢字,我想這大概是散養式教育的不足吧!我當然知道強迫性學習的好處,之前我不是也是強迫他學英文和德文閱讀嗎?之後,也沒有造成閱讀焦慮,閱讀障礙,反而因閱讀這種能力讓他直接晉升到自主性學習階段,孩子現在還不明白,以同樣的道理,學漢字也是需要付出辛勞,並非一蹴可幾。多多少少總是要經過抗拒和強迫的過程,然後才能夠進行自主性閱讀。
再者,我想讓他學點外文,之前尋找日文學校不果,所以到現在,學外文的事情仍然懸而未決。我希望由自己開始引導他學習外文,有讓孩子學英文的家長都知道,這是一件日久天長的事情,所以既然開始了,將來就要持之以恆,每天都要學點才能夠得到成效。也可能是正是如此,我這個懶媽媽,一想到持之以恆的問題,就一直裹足不前。畢竟,好不容易才鬆了一口氣,孩子終於能夠自學了,先讓我喘口氣,休息休息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