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
要懂得拒絕孩子
Moria Flaig
28. Oktober 2015
要懂得拒絕孩子
我也是個戒吼媽咪,曾經被兩歲的兒子義正嚴辭地教訓了一番:「妳不可以這樣大聲罵小貝比!」頓時,我驚覺,其實不必吼,小貝比都懂的。本來以為嬰兒是非理性、難以理解、難以溝通的動物,怎麼講都講不通,再加上諼諼是三語寶寶,急起來,難道每次要我同時把中文、英文、德文通通都說一遍才會懂嗎?戒吼以前,高分貝的、戲劇化的情節頻頻上演,還有幾次演出離家出走的戲碼,怎麼叫我不吼呢?如何不用大吼大叫,不用動用板子,讓孩子乖乖聽話,似乎是每位媽媽都要經過長久琢磨的一道難題。
剛到美國時,住在大學裏面的學人宿舍,翻譯成中文叫做「學友村」,那裡住了很多來自中國的訪問學人,有很多人都帶著小孩一起出國訪學,這些小孩通常比當時兩歲的諼諼大,三歲到十歲不等,我們村裏會定期舉辦一些活動,我常常帶著孩子去參加。這時,他們看到諼諼是混血兒,而且每次都乖乖地坐在我身邊,很聽話,我說什麼,他就做什麼,不吵不鬧,也很少來打斷大人的談話。所有的中國媽媽看到此景,就七嘴八舌地談起來,她們的假設都是:「外國寶寶看起來都比較安靜,混血寶寶的神經,怎麼看就都比中國寶寶的神經鎮定多了。」
咦!有點聽不懂!好深奧的中國哲學。還有一個訪問學者,甚至拿出氣功理論,說外國人擅於養神足氣旺的寶寶,孩子只要天天神足氣旺,就比較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唉!中國小孩的壓力大,所以氣不足神不旺。更有一個媽媽每次見到我,像是走投無路,遇到救星一般,因為她「第一次」自己帶小孩,來美國這幾星期下來,她對於她那五歲的兒子根本沒轍,希望我傳授乖寶寶祕方。諼諼只要一出門就像眾星拱月地被哄到別人家去坐坐,有個人見人愛的寶寶,哪個媽咪不是跟著沾光呢?但其中的辛酸只有我自己知道,他們看不到的一面是,我也是戒吼媽咪,同樣也是從「吼」中熬過來的。
聽到他們個個都這麼一說之後,我不禁好奇起來,難道我養小孩獨具一格,用了什麼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獨門祕方了?我的教養方式到底在哪一點跟他們不同?仔細觀察他們的子女後,漸漸地就明白,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假設了。那些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實在是太我行我素了,難道獨生子女註定都要成為小霸王嗎?耶!諼諼也是獨生子,為什麼大家要認定他比較乖,比較聽話,要麼不是搬出氣功論,不然就是血統論。
經過跟那些媽媽探討之後,才瞭解到,其實問題並不出在獨生子女上,那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呢?諼諼也是獨生子沒錯,但幸好不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,中國新生代的獨生子女在教養上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問題:我一個人在國外帶小孩,無親無故的,沒有人幫我分憂解勞,他們在中國則是全家上上下下六個大人哄一個小孩,怎麼會是六人呢?父母、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一共六人。小孩餓了、累了、睏了、乏了、哭了,有六個大人輪番上陣哄小孩,六個人的精神力氣當然敵得過只有我媽咪一人,而諼諼餓了、累了、哭了、乏了,只有媽咪吼他,要他閉嘴,哪裡有什麼「姥姥帶你買糖去!」的哄騙功夫。
在這裡,我不是要鼓勵大家都使用高分貝吼小孩,而是提出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,其實教養不需要吼,但要在一開始,特別孩子在嬰幼時期時,父母就要懂得如何拒絕孩子,這點非常關鍵。千萬不要怕讓孩子餓著了、冷著了、累著了,而這些都是每個人人生中都必須經歷的事情,能夠忍受挫折的孩子,人生的路會走得比較順,千萬不要認為,讓嬰兒稍微餓著了、冷著了、累著了,就是虧待了他,甚至孩子無聊了,使出渾身解數扮演小丑博孩子一笑,不能忍受挫折的孩子,將來人生的路,會走得比較坎坷。
帶孩子猶如跑馬拉松,尤其是超過35歲的高齡母親,要懂得貯藏最後衝刺的體力。孩子走不動了,鼓勵他自己繼續往前走,絕對不要抱著他走,孩子餓了要他忍耐,耐點飢,絕對對身體有益無害,孩子在商店裏要求買糖買玩具,一律拒絕不買,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會再要求買糖買玩具了。買任何東西之前要先約定好:「這是乖寶寶的獎品喔!」讓孩子更加重視自己的行為表現,而非只是想要滿足一時的欲望。千萬要小心,孩子的欲望像無底洞一樣,如果父母凡事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,無底洞無窮無盡,爸媽的錢包有窮有盡,孩子終有遭到拒絕的時候,既然如此,就要讓孩子儘早學習在遭到拒絕時如何自處?而不是一遭到拒絕,馬上就精神崩潰,大哭大鬧。儘量滿足孩子的教養方式,反而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地不快樂,因為孩子學習到的不是自制能力,而是一遭到拒絕,馬上崩潰的戲碼。
拿這個六個大人輪番上陣的家庭來說,這個孩子的問題在哪裡?無非是,他從來沒有學習過一件事情,就是半夜醒來,嚎啕大哭時,如何自處?能不能稍稍忍耐一下,讓大家好好地睡上一覺呢?然而他們家採取的方式卻是:媽媽搖累了,換姥姥搖,姥姥搖累了,換姥爺搖...... 輪完一輪後,都能讓媽媽睡飽一覺了,醒來精力充沛繼續搖。於是,孩子從小就被培養成,一敞開喉嚨大哭,大人隨傳隨到,一切問題馬上得以解決。一旦遭到拒絕,就馬上感到天崩地裂,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虧待了他。
我們家很現實的一點是,媽媽一個人的精力有限,就算是搖也只能搖個幾分鐘,無法永無止境地抱著孩子會耗掉所有的體力,更別談應付哭鬧的耐性了,於是諼諼一出生馬上要學習的第一件事情是,就算很餓也要懂得忍飢,就算多委屈多難過,也要學會自制不哭,跟別的小朋友玩時,東西被搶走了,媽媽不會為你出頭。這不是什麼育兒祕方,而非常基本的是:我把自處自制放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欲望之前,因為我知道,我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,時間有限,體力有限,耐心更有限,我沒有那個本錢,那個精力讓孩子無限制地索求下去。
中國人養小孩還有個特點,特別怕小孩餓著、凍著、怕小孩生病、特別怕別人有的,自己的小孩卻沒有。針對這幾點,我也有一些小小不同的做法:在哺乳期時,特意去控制嬰兒的喝奶量與睡眠模式,拒絕半夜三更每兩個小時,母奶隨傳隨到,有興趣看詳情的讀者,請看我最近PO的「德式母乳主義」。在幼兒期,要懂得限制買玩具,進玩具店前和孩子約法三章,只能看不能買。在學步兒時期,要懂得適當放養,就是不要老是寒暄問暖,有時候凍著冷著,反而能夠增強抵抗力,這就是諼諼很少生病的原因。直接點地來說,養一個懂得自制、能夠忍受挫折、能夠忍飢耐寒的嬰兒,要比養一個巨大體胖、動不動哇哇大鬧的娃娃還來得重要。最根本的策略是,儘快讓新生兒馬上學會一覺到天亮,而非予取予求地每兩個小時叫媽媽起床餵奶,這是訓練孩子忍耐自制的開始,基於這個道理,我說,寶寶!稍微忍飢、耐寒一下,不算虧待了你。
我們要知道如何拒絕孩子,從小貝比起就要讓他知道,他的需求不是能夠無止無盡地被滿足的,更不是大哭大鬧、滾地撒潑就能夠有糖吃,我們要讓小孩很小就建立控制自己、節制自己、凡事適可而止的能力。而這個能力的培養,關鍵點在於:我們要懂得拒絕孩子。
沒錯!我是一個喜歡說:「不行哦!」的母親。我們去玩具店時,我會對孩子說:「只逛逛就好喔!」有可能嗎?當然有可能,我也知道,那些誘人漂亮的玩具,連媽媽看了都會心動,怎麼能讓孩子只看看就好了!
今年回德國時,有很長的一陣子,我帶著孩子四處旅行,每到一個城市,看完我的宮殿城堡之後,我都會帶孩子去逛書店、圖書館和玩具店。進玩具店之前,我總是會說:「只有逛逛就好喔!」不要說小孩喜歡玩具,那是連成人也無法抗拒的誘惑,有時候我也不免買上一件玩具或是一本書,更何況是一個四、五歲的小孩。但是孩子心裡明白,我們約定好了:「只是看看而已喔!」他也會主動從架子上拿下一件中意的玩具,但這件玩具最後往往被歸位回到架子上,他知道,如果他吵吵鬧鬧執意要馬上得到想要的玩具不可,那媽媽買玩具的機會更是渺茫無望。通常我很少馬上買給他,在「我們看看就好」的過程中,我仔細觀察孩子的喜好,也觀察我口袋的錢包,做一番衡量之後,我還是會在特殊的機會之下,去買來獎勵他、鼓勵他。比如說:在他學德文閱讀期間,我櫥子裏面就庫存了不少摩比人,孩子表現好的時候,就拿出來獎勵。
我寫到了這裡,就轉頭問了一下孩子:「諼諼!你覺得媽媽買了很多玩具給你玩嗎?」孩子回答說:「對啊!很多啊!媽媽買了很多玩具!」比起我小時候家中堆得滿坑滿谷的玩具,他的玩具少得可憐,事實上,我們只帶來了一些樂高和摩比人來到澳洲,目前窮到連一小件玩具都買不起,很後悔從美國帶回德國的一些精美的火柴盒小汽車,都放在德國,沒帶來澳洲。孩子卻說,媽媽買了很多玩具給他,夠他玩了。
如果你懂得拒絕孩子的話,可以輕輕鬆鬆地,帶著孩子去玩具店而不買玩具,去書店只是讀書而不買書。只是看玩具啊!那孩子多可憐啊?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,反而是,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欲望,會讓孩子不懂得什麼叫節制,迷失在欲望中的小孩才叫可憐。我看過有很多孩子家中堆滿了玩具,卻不知道玩什麼,而諼諼的玩具很少,他每天卻都玩得很快樂!玩具並不貴在多,一件孩子喜歡的玩具可以讓孩子玩很久!況且除了玩具玩,他還可以看書、畫畫、玩扮演角色的英文話劇,有時候,他反而更愛這些事情呢!一個懂得節制的孩子,其實一點都不可憐,反而會很快樂,而且會是一個很知足的孩子。幸福的祕訣不就是在於知足常樂嗎?而非富足擁有!怎麼現在的父母都不願教導孩子如何知足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