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ria Flaig
17. September 2016
讀經自學
眼尖的讀者可能發現到我家網頁的名稱改成了:「讀經自學」,但此經非彼經,我們讀的是聖經。
因為聖經的難度,一開始自學時,我們並沒有讀經,也沒有具體的讀經計劃,也不知道讀經是否在有實行的可能性。當我逐步地將自學導入讀經之後,後來發現其實可以完全以讀經來安排自學的時間,這並非是一件難事。
面對台灣日盛的「讀經派」,我日漸感到,有義務為聖經教育說些話。基本上,我家的自學風格與美國基督教自學家庭的理念相近:以閱讀聖經為自學的主軸,輔以讀寫技巧的學習,再加上各種知識的涉獵,以門徒訓練為終極目標。
然而熟讀聖經的目的,是為了引領孩子親近神、認識神,將孩子的信仰建立在磐石之上。我當初並沒有將聖經變成教本的構想,只是本著基督教靈修的傳統,將讀經當成聆聽、領受神的話語、與神親近的時刻,並沒有刻意強調經文的學習與背誦。
後來卻發現,經文「用途廣泛」,除了可以用來訓練閱讀之外,也可以用在練習拼字、學習外文之上。聖經是全世界被譯介最多的一本書,熟讀聖經的人,可以輕而易舉地使用聖經來學習外語。
雖然讀經是我家自學的基調,但卻與「讀經派」的教育理念截然相反,我家自學實施三不政策:不記憶背誦(中文課除外)、不做機械性的練習題、不考試評分。這樣的自學方式恰恰與讀經派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。
讀經派宣稱,先背經文、先不理解;先填牛、然後再反芻。但我家讀經,首先重理解,不理解真理,背再多的經文也是枉然的。當然啦!隨著孩子的年齡的不同,理解經文的方式會有所調整。學前教育,重在聖經故事的認識;小學階段,逐漸地轉向於經文的內化與其意義的瞭解;中學階段,讀經就要轉變成對於聖經的核心觀念的理解與詮釋。
比如說,現在六歲的諼諼在閱讀聖經時,大致上可以掌握經文的內容,也可以瞭解經文的文意,但耶穌基督是為什麼而死?為什麼能夠因此成為我們的救主?為什麼十字架上的血就能夠洗清我們的罪呢?像這樣的問題,這個年紀的小孩能夠明白十字架上受難的事實,但是並無法理解為什麼獨獨耶穌的血能夠洗清我們的罪?
隨著年齡的成長,小孩子對於經文有不同的領會與感受,這不是說,小孩子完全不具理解能力,學習聖經只要囫圇吞棗就行了。依我的觀察,情況恰恰相反,小孩正是發展理解能力的時候,這時候不理解,更待何時?依照年齡的不同,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方式。因此,我並不是十分贊同,讀經派那種全天候的讀經背誦的學習形態,讀經只需要達到理解百分之一,剩下的只是重複地背誦記憶,理解等到長大再說。
再者,如果送孩子上讀經派的書院,甚至住在以寄宿形式而規劃的書院,這種教育形態與在家自學的理念相去甚遠,這種書院實質上脫離不了制式教育的形式:集體式作息、集體式學習、集體式訓練、複製集體式的思考模式,這樣的學習方式並不能稱為自學。除非是,經由家人長輩在家督導讀經,依照孩子個別的學習方式與能力而調整的學習形態,而非接受團體式的集訓,才能夠稱得上讀經自學。
然而,自學的教育中有一環關鍵性的理念,是讀經教育所沒有的,即是:自發性學習、自主性探索、主體性思考。這種能力的培養,並非是日日背誦經文所能夠辦到的事情。要讓孩子具備自主求知的能力,首先要讓孩子學習閱讀,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提昇閱讀的能力,有了精熟的閱讀技巧之後,小孩子才具備有基本的自主的學習能力。
再者,要讓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就得到豐富的圖書資源、得到足夠的刺激、從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研的領域、進而從閱讀中得到知識與樂趣。
最後,要與孩子實地的進行觀察與討論,例如:諼諼喜歡恐龍,我們就帶他去上博物館看恐龍化石;喜歡宇宙太空,我們就帶他去觀星象、參觀太空船;喜歡機器人,爸爸就帶著他製作機器人。從參觀博物館之中,孩子也會得到啓發,開啓另一扇知識之窗。比如,我們最近去了一趟Powerhouse博物館,此行即啓發了諼諼對一些基本的物理學的認識:像磁場、電、光、原子等等。
有些書院甚至位於深山之中,這樣的書院能夠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探索學習嗎?能夠提供孩子足夠的書籍讓孩子盡情地閱讀嗎?能夠提供額外的資源讓孩子觀摩、參與各種活動嗎?包括音樂會、博物館展覽、劇場、體能運動的訓練等等;孩子在這樣的學院中生活能夠有充分的玩耍的時間、得到多元的刺激嗎?孩子的學習難道就狹隘地局限在讀經之中嗎?日復一日地模仿古人的作息與生活方式嗎?
我家自學不只有讀經,也讓孩子閱讀各個領域的讀物,一週裏面至少有一次參與團康活動,也參加繪畫課,假日時也常常出外遊玩、或是野外探險。我家重視科學教育,我們時常帶領孩子觀星、觀察自然、參觀海港軍艦、博物館、水族館、動物園,以各種書籍來啓發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,目前諼諼所沉浸的主題是機器人和太空。
然而,讀經派卻認為,各種科學知識可以等孩子大了,理解力強了,再學習,然而讀經之事,卻等不得。孩子喜歡、有興趣的事情為什麼要等待長大以後?為什麼不趁著小孩子年紀還小,對於世界還懷抱著強烈的好奇心時,讓他們充分地研究、探索呢?對於世界的好奇與探究,不正是兒童發展中的一環嗎?我們豈能揠苗助長,不讓他們自由發展,而填入一些不知所云的東西給他們。等他們長大了,時間被壓縮了,被活動所佔據了,那時候會有時間研究嗎?現在不研究,更待何時?
讀經派太小覷小孩子的理解力了,我同意高級數學不必太早學習的看法,雖然數學是科學的基礎,不會數學就無法研究科學,但我們沒有必要要求孩子在智力未成熟之時,就要開始進行高深的物理數學的計算。但是讓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怎麼運行的,事物是怎麼運作的,思考其中的因果關係,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,這種能力的培養異常地重要,而且要在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。更重要的是,讓他們自己喜歡研究、喜歡探索、喜歡思考科學的問題。
然而這種理解自然運行的能力,根本並不需要深奧的數學來運算,就能夠理解。教育不能削足適履、緣木求魚。砍了一項,就砍了全部;少了一項、就只補那一項,每一個領域我們都必須好好地看顧,絕不能偏食。
在我家讀經自學中,閱讀聖經是自學中的一部分,並非全部,也不是只學語言,而不學科學。與學校教育不同的是,我家並沒有額外安排自然科學、歷史地理等課程,只有從圖書館借出大量的書籍讓孩子自學讀、自己學,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自學。也就是說,知識的學習與吸收完全依照孩子自己的興趣、意願來進行,媽媽並沒有在自學的時間之中,額外傳授任何與科學相關的知識。
然而,諼諼的閱讀與自主性學習已經遠遠地超越了,媽媽所能夠教導的範圍之外,自學性學習讓孩子更有效地學習、記憶他所感興趣的知識,完全不需要媽媽來填鴨、填牛,孩子自己主動填,自己主動反芻復習,沒有任何填充、問答、作業、抽考,他從書中閱讀所得的知識,一樣可以鞏固持久,媽媽我非常地省事、省心。
永矢弗諼
moriajoel.blogspot.com.au
或
三語混血兒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rilingualchi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