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

標準答案的遺毒


Moria Flaig
25. September 2016



網友阿亮是一個國中老師,在教育現場中經常地經歷到一些,在常人看來是,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,比如說有一次他帶著學生參加科展,有一個小朋友因為答題狀況不佳,回家被媽媽揍了一頓。他媽媽說,事先在家演練了無數次,孩子應該沒有理由出錯才對。

回答科展的問題可以事先演練?有點匪夷所思。的確,我和諼諼在雪梨參加了一次詩歌朗誦比賽之後,媽媽深刻地感受到華人那種逼迫性的學習壓力:無數次的演練、集體性的動作、毫無情面的批評與否定孩子的表現。這種學習方式,飄洋過海到了澳洲,照樣一代傳一代,我們的教育文化走到全世界沒有兩樣,不斷地在複製一樣的東西:標準的思考方式、標準的答案、標準的人生。媽媽看了實在是很心寒,於是就把這學期的中文課給停掉,自己在家教、孩子在家學。

這樣的學習壓力和家庭暴力,存在我們這樣的自學家庭嗎?老實說,諼諼因為學習狀況不佳、回答錯誤而被媽媽痛打一頓的情況是沒有。但是,因為認字效率不佳、字寫得太過奇形,造成媽媽情緒失控,高分貝的場面,不是沒有發生過。

是媽媽標準答案的基因在作祟?是競賽式的學習模式在發酵?是媽媽得了聯考世代的考試強迫症?下意識中還是在家複製同樣的產品?得了聯考的註冊商標的印記,從此就: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?

在聯考世代成長的媽媽,中標準答案的毒素太深,秉持註冊商標,現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還有標準答案嗎?當然有了嘍!英文字的拼法有兩樣的畢竟是少數,絕大多數的字只有一種拼法,怎麼沒有標準答案!相較而言,漢字的寫法反而寬鬆多了。

在我家自學中,讀寫都有標準答案,就算英語的發音,各地的口音出入甚大,諼諼在學習讀寫時,也只以美國音為準,以美國的拼法為根據。學習漢字以繁體字為準,摒除簡體字,使用以教育部公佈的標準漢字,不採用印刷體、行書、隸書等等,怎麼會沒標準答案?

媽媽實在很喜歡標準答案,不喜歡兩樣的拼法,兩三樣的發音,有標準答案比起沒有標準答案來,好教得太多了。就算不鼓勵標準答案,不考是非、選擇、問答的德國也有標準拼字法。

十幾年前,德語國家聯合公佈了新的拼字法,就算媽媽沒學過新法,現在教孩子學拼字也只依照新法,擯棄舊法,儘管舊式拼字法還是隨處可見,媽媽卻視而不見。德奧瑞三國政府不可能因為新法一公佈,就把所有的舊書給焚毀,其實舊法也很重要,但媽媽為了貪圖方便,還是以新法為準。

儘管如此,我還是只教新法。為什麼?還是老話,根據一個標準,比較容易教,對就是對,錯就是錯,沒有爭議。字的拼法隨著時間的不同會有所不同,甚至依人的看法會有所差別。啓蒙時代的拼法與現今的拼法就有很大的差異,中世紀的拼法更是與今日相去甚遠,簡直是另一種語言。這些差異留著讓孩子自己慢慢去發現吧!

媽媽也只教有標準答案的科目,像是讀寫和數學。而其他領域的知識,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,媽媽就不教了。只從圖書館搬回一堆書,讓孩子自己去讀、去研究、去尋找答案。到如今,孩子讀了兩年的書了,大腦中的答案都正確嗎?自學沒有範圍、更沒有考試,媽媽並不清楚孩子都知道了些什麼?更無法檢測孩子所知道的都是標準答案嗎?

媽媽只知道,諼諼讀了書之後,對於某些問題,在自己的腦子裏,逐漸地建立起某些答案。像是恐龍為什麼會絕種?諼諼認為是巨大的隕石撞入火山,引起火山爆發,大量的火山灰散入大氣中,覆蓋了陽光,造成氣候急劇變化,讓大量的植物死亡,餓死了恐龍。

慕尼黑古生物學博物館

很俱戲劇性的解釋。我猜他是綜合各家的說法,加上自己的想像力,所構思出來的解釋,這不是標準答案。但我們卻也不否認他的說法,強迫他去接受一般的說法,反正一般的說法也只是一種臆測而已。

然而閱讀能夠讓他知道,書本對於各種不同的問題,提供著各種不同的解釋。比如說,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嗎?古生物學家發現到,有些剛孵化的恐龍有羽毛,這就是證明嗎?在此,我們不需要說是或者不是,沒有答案的討論,不是讓知識更有趣嗎?

沒有標準答案,怎麼教?方法是,讓孩子自己教自己!就算他會有一陣子被自己的想像力所誤導,但是閱讀能夠引導他找到答案,矯正自己錯誤的想法,父母不必太刻意眼前孩子所知道的是不是正確的答案。

再者,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說法,孩子自然會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異同。反而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而讓孩子有思考與想像的空間,正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,才能讓孩子不斷地閱讀、求知,更想知道答案是什麼?更促使孩子去讀更多的書來找到答案。你想想看,一個畫上句點的答案,還有繼續探討下去的需要嗎?

昨天晚上,我讀到一本介紹太空探險的書,最後有12道選擇題,忍不住要孩子回答這些問題。最後,諼諼百分之百地答對所有的問題,其中有些問題,是我自己所回答不出來的,猜也無從猜測的。也有些是因為我的認知錯誤而答錯的,孩子卻知道答案的,比如說:我們若去了黑洞會變成什麼?我以為會變成一個黑點,但諼諼卻說像長長的麵條才是正確答案。問孩子為什麼能夠知道答案,他說他曾經在某一本書中讀到過。

也有些是因為他自己認知上有些誤差,卻也答對的,有一個自由落體的問題,他答對了,解釋卻有誤:同時讓一塊石頭和一根羽毛在月球上掉落地面,哪一個會先到達地面?諼諼知道地心引力,也知道月球上沒有空氣,但是他卻沒有思考到,地球上的空氣會讓羽毛產生浮力,而減緩落地的速度,在月球上就沒有這個問題。

沒錯!這些問題都牽涉到一些基本的物理學,五、六歲的小孩能夠瞭解物理原理嗎?能夠的!只要我們父母實時給予適當的指導。昨天諼諼問爸爸,為什麼木星的氣體不會四處流散呢?爸爸說,因為木星非常地巨大,因此所產生的引力也非常地強大,所以木星的氣體不會流失。諼諼知道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一千倍,也知道萬有引力這個概念。我們父母只要引導孩子去認識體積和引力之間的關聯性,就夠了。

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,物理學的教育其實五、六歲就可以開始,不只是學會背九大行星的名稱(實際上只有八個,但也有主張十一個的說法)。其實我們父母可以從中引導孩子去理解萬有引力、自由落體、重力與引力之間的關係、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(火箭所使用的原理)。這些都是基本的物理學概念。

而化學的基本觀念:原子與分子,也可以從解釋鑽石與煤礦之間的差異來開始。它們都是碳元素所組合而成的分子,但是兩者外觀與物性差異甚多,為什麼呢?碳原子在組合時,排列的方式不同,組成了不同的分子,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物質。

然而,對於這些基本概念的瞭解,並非是我們夫妻刻意上課所灌輸出來,而是諼諼在不斷地閱讀當中,自己所得到的知識。閱讀越多相關的知識,越有助於抽象原理的理解。所以,不需要等到國中二年級,孩子也能夠學習物理化學。我們父母要做的事情其實不多,只要根據孩子的認知、興趣與思考去反應、去解釋、去引導罷了。

在這當中,沒有課本、沒有標準答案、沒有一定要學習、要記憶的知識、更沒有規劃進度、課程表,一切都讓孩子自己去閱讀、去尋找、去理解,最美好的是讓孩子完全沉浸於知識之中,產生好奇、產生理解、產生感情,我們父母只是擔任引導的角色罷了。就算,昨天書上的12道問題都答錯,也無所謂!最終,我們人生的答案,孩子要自己去去尋找、去回答,不是嗎?

然而,老實而言,媽媽不愧是聯考世代出身,對於考試的事情一點也不含糊。諼諼能夠全部答對照片中的Quiz,完全正解,對於這件事情,老實說,媽媽心中感到非常地「欣慰」,不需要考試背書,自學也能夠答出標準答案,不愧是自學的功力,這讓媽媽血液中,考試競賽的酵素發揮到最高點。



永矢弗諼
moriajoel.blogspot.com.au

三語混血兒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rilingualchi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