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三語科學教育


Moria Flaig
20. September 2016



三語科學教育

沉浸於騎士與恐龍的世界之後,諼諼逐漸地將興趣與專注力轉移到宇宙太空與機器人上,進而擴大到對一些基本科學原理的認識,像磁場、地心引力、原子等等。雖然諼諼對於騎士與恐龍的興趣並不因此而銳減,但媽媽已經找不到其他的書源來豐富孩子對這兩個領域的研讀,幸好,孩子及時地轉移關注焦點,讓我們每週的圖書館之旅有所收獲。

然而,太空之旅卻帶領孩子進入科學的領域,與過去不同的是,這不只是閱讀、記憶相關知識而已,媽媽發現到,孩子開始理解知識背後所蘊含的原理,比如說,在閱讀登陸月球的過程與細節時,書本也會引導孩子去思考,發射火箭所運用的物理原理是什麼,太空中為何無重力、無氧氣、月球的引力為何比地球小?這種種問題都牽涉到基本的物理原理:作用力反作用力、萬有引力、質量等概念。這等於說,孩子的學習正式地進入了科學思考的階段,也開始學習使用科學用語來討論科學的問題。

如何配合三語來進行科學教育呢?嚴格地來說,這還有點困難,比起語言教育中的讀寫,三語科學更加地困難,媽媽要用功補強。這不是說之前的語言教育,媽媽不需要補強了,從兒童文學之中,我就學了不少新的字彙,從英德讀寫中,我也閱讀了不少閱讀理論。然而如今,面臨到科學教育,說實話,科學用語以三語來說,媽媽完全對不起來。

幾天前從圖書館借出了一本討論元素的書:「Elements」,媽媽一看化學的週期表,搜索了一下自己大腦中的記憶:鋰、鈉、鉀、銣、銫、鍅,感覺上似乎寶刀未老,一些化學元素還能如流地隨口背誦而出,但是事實並非如此,具體來說,這些元素到底是什麼,我就一無所知了。

更慘的是,看到書中簡而入微的介紹之後,才恍然大悟,我一直將中文中的氦想成英文中的氫,也許,不自覺地將兩者結合為一。外子目前研究的是:氦氣核融合,而我卻一直把它想成氫彈研究,根本不知道H與He之間的差異,而這兩個化學符號代表著兩個不同的字:Helium與Hydrogen,真是差之毫釐、謬以千里。

氫氣易燃,氦氣卻是惰氣,虧我還去過博登湖畔的齊伯林博物館,看過興登堡號起火爆炸的記錄。而諼諼讀了這本書之後,馬上就能夠清楚地區分H與He的不同,也知道齊伯林起火爆炸是因為氫氣易燃所引起的。

如果要細細地檢視那些不自覺的謬誤,媽媽可要將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學課本從頭開始好好地讀一遍了。原子構造中的電子、核子、中子與質子的名稱,還是得去查清楚了之後,才看得懂這本書的解釋。週期表中的數字不是代表著質量,而是中子數,這些基本知識,在我的記憶之中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。

三語教育中的科學教育對媽媽而言,的確是一大挑戰,諼諼可以毫無困難地閱讀許多英文書,然後自如地與爸爸使用德文討論,英德兩語中,要轉換的詞語並不多,但若要媽媽統統將之轉變成中文,就很困難了。除了維他命丸中常見的元素之外,像是鐵、碘、鉀、鈣、矽、磷等等,我對於其他的元素外文名稱,實在是很陌生。縱使為了考試而熟記的「鋰、鈉、鉀、銣、銫、鍅」,卻也不知道銣、銫、鍅是什麼?更不知道它們的無性與工業製造上的運用。

我曾經幾次試著邀約孩子,一起討論科學,孩子顯得不太有興趣。沒錯!地心引力,英文為gravity,德文為Gravitation,兩者是不是很相似呢?中文卻要另外學生字,對孩子而言的確相當地費勁。加上媽媽本身知道的並不多,孩子馬上就意識到,應該找誰談比較妥當。

看來!要加強孩子自然科學中的中文,媽媽可要好好地用功一番了。


永矢弗諼︰
moriajoel.blogspot.com.au

三語混血兒︰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rilingualchi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