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

三語教育中的憾事



Moria Flaig
5. Oktober 2016

諼諼六歲時的得意之作

三語教育中的憾事

在三語中,諼諼英語讀得最多,識字最廣,但聽得最少;中文聽得最多,浸泡的時間最長,但是說得卻最不好;而德文聽得不多,讀得也不多,卻是三語中,說得最好的一個。為什麼呢?

我想,有一部份是環境所造成的,有一部份是讀寫教育所造成的。中文的讀寫若不是這麼困難的話,今天諼諼說得最好、讀得最好的可能是中文。雖然他德文讀得不多,聽得也不多,但是良好的閱讀能力,讓他的德文大大地勝過中文。

再加上,德文的科學用語與英文相近,雖然他大部份時間都在閱讀英文,但沒關係,他自己能夠轉換成德文,雖然讀的書都是英文,但是與爸爸談論起科學,流暢自如,額外要學的術語並不多,但若要使用中文跟媽媽討論科學的話,就不一樣了,說得坑坑疤疤,很多用詞都不曉得呢!

的確,若說我家的三語教育有遺憾的話,那就是中文教育了。我常常想,我家的三語教育若能夠重新來過,我該會怎麼做?首先!絕不能小覷中文讀寫的困難。再則,英文讀寫教育也不該為了等待中文而推延,英文容易學也意味著,孩子能夠較早達到自主學習的階段,讓諼諼早一點學會閱讀拼音文字,我一點都不感到遺憾,感到遺憾的是,卻是漢字的學習太晚開始。

我想,最理想的方式是,中英兩語齊頭並進,德語自然會水到渠成。

兩年前,我應該英文與中文雙管齊下一同進行,不該將中文教育延遲到今。兩年後,終於嘗到了苦果,雖然不算是太晚,但是,學習的挫折太深,進步過於緩慢,讓孩子提早放棄。

如果時間能夠倒轉的話,一開始,我會將英文與中文的識字教育一併進行,就算英文讀寫教育會較快完成,但也無妨,中文若有持續性的進步,就行了。

再者,當初還考慮到握筆的腕力,不想這麼早就讓孩子寫字。現在才發現,沒有習字照樣能夠識字,其實根本不必等到六歲以後,手指頭的發育完成了,才開始中文的識字教育。

我們就算花了兩年的等待時間,如今孩子肌肉發育成熟了,筆握穩了,寫字有力了,諼諼寫字的進度仍然十分緩慢,簡言之,還談不上俱有寫字的能力,但是字卻還識得幾個。可見,沒有練字,照樣能夠識字,習字雖然有助於認字,但小孩寫字能力本來就是遠遠及不上識字能力,我當初不該以寫字來考慮識字,而延誤了孩子最佳的識字時間。

後記︰如今諼諼已經快要十一歲了,中文相當流利,還能看古裝連續劇,對於一個在國外長大的小孩,中文算是不錯的。最大憾事還是︰中文不識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