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

我家的科學教育


Moria Flaig
2. Oktober 2016


諼諼六歲時畫火箭

我家的科學教育

我家自學中,並沒有歷史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課程,對此,我並沒有額外設計學程,也沒有額外排上課的時間,然而,科學教育卻是我家自學教育中的重點之一。那諼諼是怎麼學習科學的呢?

我們所使用的方法,其實是德國大學裏面最常見的方法:閱讀與討論。德國大學中,演講課大多是任由學生自由參加,真正能夠取得到成績的卻只有討論課(Seminar),而討論課所使用的方法即是:閱讀、討論與獨立研究,這正是我家科學教育所使用的方法。

通常我會根據孩子的興趣,在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,讓孩子多量地閱讀、多方面地瞭解一個主題,等待孩子瞭解到一定的程度之後,就會和爸爸一起開「讀書會」,一起探討這些書的內容。父子倆邊讀邊討論,孩子一面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,爸爸一面將自己所知道的告訴孩子,爸爸就孩子瞭解的程度來應對,可深可淺,這就是所謂的討論。

討論的時間也不限定在某一段時間,可以是趴在客廳的地毯上一起看書時、可以是在浴室裏刷牙時、可以是在廚房裡吃麵包時、也可週日全家出遊時。孩子想到什麼,就問什麼,全看爸爸有沒有興致回答,科學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。

一般科普的童書都有著精彩豐富的圖片,這除了能夠讓孩子對科學知識產生具體的圖像之外,更有利於說明解釋。這比起自己在網上看、網上找,更加便利,是最佳的教材,我們若善於利用,就能夠成就「大事」。因為書本的圖片通常是圍繞著主題來設計,自己上網找,不見得就找得到適合的。

我也覺得自己過去在學校中,看太少圖片的機會不多,使用視覺原理的教學方式還未被推廣運用,導致自然課變得枯燥無味,也造成學習上的年齡限制。在諼諼身上我就看到了,圖片可以讓稚齡的學童跨越年齡的障礙,自然課不必等到中高年級,利用圖片來理解一些科學的問題,可以跨越年齡的局限。

在此,我的確深刻地體會到拼音文字的優勢,一個孩子只要具備了閱讀能力,就能夠自己閱讀,詳盡地閱讀圖片的文字說明,吸收科學知識,完全不費力氣。

而在台灣,一般學童六歲入學,但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夠閱讀自然科學的書籍,接觸科學知識呢?恐怕要等到中年級以後吧!學童才能夠閱讀粗淺的讀物;要閱讀內容較詳細的科學讀物,也要等到高年級以後。然而拼音文字卻能夠跨越識字的障礙,就算難度高的科學術語,在文章出現多次,孩子讀久了,自然就能夠理解,進而記憶與運用這些術語。

中文吃虧的地方就是,要先等到有足夠的識字量之後,學童才有可能進行獨立閱讀,這通常需要歷時三、四年的識字訓練,方可達到。然而,拼音文字的閱讀與學習,快則幾個月,慢則一年,比起中文,兒童在閱讀上的發展,可以超前好幾年,科學教育可以提早好幾年開始。

再者,閱讀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大自然的問題,有思考,才有理解的可能。閱讀最大的好處是,孩子的關注有焦點,思考有線索,學習則無壓力,一切自主、自動、自然、而且自律。



永矢弗諼
moriajoel.blogspot.com.au

三語混血兒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rilingualchi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