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差異性教學



Moria Flaig
30. Oktober 2016


雪梨也過中國春節


差異性教學

前天,我帶著諼諼出席小學入學面試。事先透過網路得知了,這所小學得到資優教育的認證。於是在面試中,我針對了資優教育提出了一個問題:「貴校的資優教育是如何進行?老師如何處理小孩之間的個體差異?」

校長回答:「老師依照不同的程度,將小孩分成幾個小組,然後進行教學,讓每個小孩依照自己的能力、速度來進行學習。依照這種教學方式,一個資優生可以加快學習速度、提前完成進度。」

同理,程度較差的小孩也能夠依照自己的步調來進行學習,而不會因為內容過於困難而放棄學習,聽起來像是一種差異性教學,照顧到個體差異的適性教育。

他們並沒有另外為資優生成立一個資優班,而是與其他小孩在同一個班級裡面學習,也沒有為資優生額外地設立特別的課程(即所謂的pull out或是enrichment),而是在日常的課堂上,依照每個學生不同的能力、不同的學習速度,來進行程度不一的教學。

換言之,老師要準備的工作相當地繁重,本來備課只要準備一份,現在卻要準備好幾份。對老師來說,工作不但加重了兩三倍,而且必須清楚地掌握每個小孩的學習狀況,才能夠進行分組。理論上聽起來很理想的一種教學模式,但不知道實際上進行起來,效果如何?

與pull out的每週兩個小時相較,差異性教學能夠時時刻刻照顧到孩子的個體性、尊重個體的學習步調,又可以避免跳級的缺點,不必離開同儕,與年齡大的小孩角力,讓資優生能夠保持較高的自信心。

特別是,諼諼在某些地方的發展較遲緩(寫)、某些地方發展較快(讀),這樣的教學法或許能夠既能夠等待他手指頭的發育,又不會阻礙到他的閱讀力的進展,除了自學教育之外,或許對諼諼來說,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