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

中文課要改變方針



Moria Flaig
9. Oktober 2016



中文課要改變方針

春假中,我們只復習國語課本一上、一下,其他課業全部暫停,春假嘛!孩子本應當好好休息,但這三個星期來卻讓媽媽感觸萬千,逼得我非得改變自學方針才行。

隨著這幾天諾貝爾獎的揭曉,更觸發了我去反省我對孩子的教育:自家的教育是不是太過嚴格了?是不是限制太多?上課時間是不是太長了?是不是給孩子太少自由發展的空間?反覆地復習同樣的課文是不是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?

自學本意就是要走出制式教育、呆坐教育、打罵教育、工業化的複製教育。然而,這幾個星期的中文課上下來,國字的難讀、難寫、難記,令我萬般地感到力不從心。哎!我的孩子終究逃脫不了呆坐的窠臼,媽媽終究也按耐不住火爆的脾氣。

自己花了很多心血、精力,刻意營造出來的自學、自律、自主的學習模式,那種自主閱讀、自主探索、自主學習,像是美麗璀璨的煙火,終究是讚嘆一聲之後,哇地!就消失了。最後毀於一旦,竟是毀在中文之上啊!難道自學空有著華麗的外表,其實是鏡花水月、百忙一場?

在台灣教育界最廣為討論的議題無非是,過度學習而產生的厭學症:教學時間太長、反覆記憶同樣的知識、填鴨式教學扼殺孩子的創造力。我們的教育所教出的孩子,對於世界沒有好奇心、沒有學習的動力、沒有自我探索的渴望,那是因為大人塞給孩子太多東西,而且是孩子不喜歡的東西,足足地倒盡了孩子的胃口,讓孩子煩了、膩了、厭了。

儘管我們的PISA是名列前茅、儘管每年奧林匹亞科學比賽中都有傑出的表現,這一切都顯示台灣的教育品質一流嗎?所謂路遙知馬力,在高等教育中,台灣很明顯地:贏在起跑點,卻輸在終點。我們的學術論文的數量與科學研發的能力,一直不如人家。

連PISA一直名列前茅的韓國也在反思,為什麼韓國遲遲出現不了一位諾貝爾獎得主,唯一的得主金大中得的卻是和平獎。近年來為學界大為歌頌嚮往的芬蘭教育,芬蘭也只有四人得到諾貝爾獎。然而,韓國學生上課時數是全世界第一,天天要補習補到半夜才能夠回家,而德國學生的上課時數卻是全世界倒數第一,天天回家吃午飯。就以諾貝爾獎的觀點來看,韓國的教育體制豈不是太沒有效率了呢?

先姑且不論,教育政策與諾貝爾獎是否有直接關聯。然而,我們走過眾多國家,看過眾多國家的教育政策,我問孩子的爸:「你認為德國教育制度中,哪一點俱有特殊性?」他回答說:「德國的教育制度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發展。」要注意噢!他不是說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學習,人生不是只有學習而已,人生也包含著享受樂趣,玩樂的重要,一直是亞洲教育中所欠缺的。

輸在起跑點的德國教育有某一種層次上的意義,那是一種路遙知馬力的原理,孩子不應該一開始就過度學習、學習不要太過超前、更不要彈性疲乏地不斷地復習同樣的知識。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時時保持好奇心、進一步探索的動力、並擁有自我學習、自我更新的能力。若是這三種因素能夠時時能動的話,不拘學什麼,孩子都不會厭棄學習的。

我們的中文課兩個月實行下來,很明顯地,諼諼身上出現了某些症狀,對於媽媽的緊迫盯人感到十分厭煩不說,有時候甚至拒學、罷課。這幾天的諾貝爾獎提醒了我,提高上課時數只不過是一時地提高學業成就而已,但是卻也一點一滴地降低了孩子的學習熱忱與興趣。霎時驚覺,媽媽為了那一點虛榮心,為了早一點完成孩子的中文教育而實行高壓手段,這樣只會弄巧成拙,壞了孩子學習的胃口。

我不禁地跟法文課做一比較,法文課原本只是出於做實驗的動機,沒有什麼期望、也沒有什麼目標、只是讓孩子隨意學學而已,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,諼諼就很喜歡。當然不可否認的是,相近的語言俱有某種程度的親切感,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的確有助於學習。漢語與歐語系統相去甚遠,沒有任何媒介可以幫助學習、記憶,當然入手非常地困難!

先不論難易的問題。最慘的是,孩子滿腔的學習熱情卻被媽媽的一劑猛藥,一瞬間給澆滅了,良才驟變成庸才,天真爛漫的笑靨陡變為悽悽惶惶的苦瓜臉,媽媽真的該反思了,是不是逼得太緊了?

想想爸爸的那一番話,在這個時代之中,誰人都沒有時間,連小孩子都很忙碌,有時間是件多麼珍貴的事情啊!就算只是盪盪鞦韆、爬爬樹、玩玩樂高,什麼字也沒學,那又何妨呢?難能可貴的是,孩子有時間晃盪、有時間感到無聊啊!

今天我們在公園裡遇到一個韓國媽媽帶著一對兒女,看孩子們快樂地一起盪鞦韆,無憂無慮的追逐,好快樂哦!但是我一想到自學的種種周折,就快樂不起來。於是直言不諱地說,看著孩子現在喜孜孜的臉蛋,很難想像,入學之後就煩惱無限。

經過這番反省之後,於是和孩子約法三章,今後,中文還是持續地學、不必忙、不必趕、不必急,孩子你慢慢來!但孩子你要配合。我想,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是,先培養喜愛方塊字的情緒,不要看到方塊字就排斥生厭。

至於孩子將來的中文閱讀能力嘛!或許媽媽應該調降標準,欠缺中文環境的薰陶,中文教育本來就有很多局限,媽媽不該抱著太多的期望,但是每天多少學一點,一點一點地慢慢學,總比完全放棄還要得好吧!想到這裡,媽媽也想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