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

讓孩子以作畫來冥想聖經


Moria Flaig
28. August 2016


攝於雪梨現代美術館


讓孩子以作畫來冥想聖經



我家自學並沒有美勞課,但是有讀完經之後的冥想作畫。

基督教教育中的冥想方式與佛教不同,我們並不盤腿打坐,很多家庭會使用背誦經文的方式,來讓小孩沈思冥想,主要的目的是為了,讓心浮氣躁的孩子沈澱下來,定睛於基督,專注於神的話語,思考神要告訴我們什麼?

在我們的自學中,我多次嘗試讓諼諼背誦經文,無奈,他不喜歡背書。奇怪的是,記得住的時候,念過一次,就能夠全部記住,記不住的時候,練習再多次,也是記不住。我想,他還領悟不到背書的技巧。於是,我放棄了背誦經文,取而代之的是,冥想作畫。

通常我們在讀經之前,會先讀一篇相應的聖經故事,然後再開始閱讀經文,聖經故事都會有美麗的插圖,這能夠引導孩子得到作畫的靈感。諼諼並不一定按照書裡面的插圖來畫,這只是一種啓發而已。一般而言,他的畫作通常是來自於,他自己對於經文的掌握與瞭解。作畫是一種回想的過程,編排情節的過程,也是一種對於經文瞭解的過程,是一個很好的冥想方式。

有時候他只是畫出故事中的一幕,有時候畫出故事中的幾個片斷。我從來沒有要求孩子要怎麼畫,畫畫嘛!本來就是按照孩子的想像來畫。因此,我從來沒有教導過作畫的方式與作畫技巧,全部讓他自己自由發揮。

作畫時,孩子能夠靜靜地思索故事的情節,並細細地品味經文的底藴,是一個寧靜致遠的時刻,能夠達到沈思冥想的深刻境地。

諼諼的畫有一種獨特的風格,我一直很喜歡,沒想到,也有其他的人也喜歡,那就是教會的牧師娘。(那張畫的照片隨著Google+銷毀,被刪除掉了)

有一次教會安排看影片,看的是「約翰福音」的最後一段:耶穌釘上十字架。看完之後,馬上接著有主日學,一位弟兄帶領著孩子們,讓他們在紙上「發表感言」。很明顯的是,大的孩子做出來的俱有海報的風格,有很多文字表達,沒有作圖。相較之下,諼諼就只畫了十字架與羅馬士兵,十字架上的三種文字:希伯來文、希臘文和拉丁文,則自己隨意設想來表示。牧師娘看了,覺得他的畫作特別醒目,主題非常地清晰可見,特意照下來給我看。我看了,也非常地開心。

在他的畫作中,我們可以看出來,諼諼注意到了故事中的兩、三個細節,羅馬士兵以海綿吸取醋(在影片中說的是紅酒,在地中海文明中,紅醋釀自於紅葡萄酒),來讓耶穌解渴。他還注意到了,耶穌的十字架上書寫了三種文字:「猶太人的王」。而十字架上沒有耶穌,則是以一個黑色的大釘子來表示。感覺上,他的畫運用了一些象徵性的手法。原來,兒童個個是抽象畫大師,因為他們對於實物描繪的能力較差,因此而採取象徵性的手法來表達。


在這裡我另外貼上三幅畫,也是諼諼讀經之後的畫作。一張是,大衛王戰勝巨人歌利亞的故事。另一張是,耶穌誕生時,野地的牧羊人尋見耶穌,天空還出現了一個報佳音的天使;上部則是描述,希律王下令搜查聖嬰,士兵集結在一起的情節。第三張是,先知以利亞與巴力神的祭師對決,最後由神點燃了祭壇,證明了,巴力是假神的情景。

孩子很享受作畫的自得其樂,我則利用這一段時間來準備午餐,當孩子畫完時,正好午餐準備好了,我和孩子可以一起吃午餐,享受一天自學中,一個小片刻的歇息,說起來,這一切都平淡無奇,但也是一種幸福。